Wednesday, May 23, 2007

马太效应
《新约·马太福音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,
一个国王远行前,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,
吩咐他们:“你们去做生意,等我回来时,再来见我。”
国王回来时,第一个仆人说:“主人,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已赚了10锭。”
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。
第二个仆人报告说:“主人,你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已赚了5锭。”
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。
第三个仆人报告说:“主人,你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,我怕丢失,一直没有拿出来。”
于是,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,
并且说:“凡是少的,就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
凡是多的,还要给他,叫他多多益善。”
("For unto every one that hath shall be given,
and he shall have abundance:
but from him that hath not shall be taken away even that which he hath."
- Matthew XXV:29, KJV)。
这就是马太效应(Matthew effect),
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,即赢家通吃。
“马太效应”在社会中广泛存在,以〖经济领域〗为例,
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:
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“趋同假说”。
该假说认为,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,
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,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,
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,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,
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。
另一种观点是,当同时考虑到制度、人力资源等因素时,
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,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“发展趋异”的“马太效应”。
又如,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,人才占有上的“马太效应”将更加显现:
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,对人才越有吸引力;
反过来,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。
此外,在〖科学、学术〗研究中也存在“马太效应”,
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,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,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。
类似的“马太效应”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,而且普遍存在于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。
就文学话语而言,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充斥视听的几乎都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批评的术语。
这些术语本身所蕴涵的矛盾与偏见姑且不论,
单就它们的出现频率和显在影响而言,也早已令人瞠目再四了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80年代的“反传统”和90年代的“解构”风已然使相当一部分人相信这世界再无客观标准可言矣。
“马太效应”,即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;
基督教《圣经》语云:“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。”
由此衍生出“马太效应”的说法。

No comments:

Blog Archive